• <bdo id="wu6wu"><center id="wu6wu"></center></bdo>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學術研究 > 出版刊物 > 《南亞東南亞研究》

    2022年第5期目錄與摘要

    時間:2022/11/21 11:05:41|點擊數:

      目  錄

      政治·外交

      金磚國家發展方向與中國戰略作用的關聯初探......丁 工( 1 )

      新時期亞太合作之路:中國的機遇與挑戰......周冰鴻( 13 )

      “印太”視角下印度與東盟國家海洋安全合作新動向......汪金國 張立輝( 25 )

      塔利班重返執政與拜登執政時期的美阿塔三方博弈......蘭 江 楊秀琴( 41 )

      阿塔政權的政治信任與國家建構......張吉軍 祝曉燕( 65 )

      中國對印度尼西亞醫療援助的實踐及啟示......肖 琴 潘 玥( 77 )

      經濟·區域合作

      東盟國家數字基礎設施建設的現狀與前景......王 勤( 90 )

      姜景奎專欄

      批判、改寫與身份重塑:印度達利特作家翁普拉卡什• 瓦爾密齊的詩歌創作......閆元元(102)

      論英屬印度對俾路支斯坦統治的形成......林一鳴(119)

      歷史·文化

      東南亞史研究中的“曼陀羅”范式......呂振綱(136)

     

     

      內容摘要

      金磚國家發展方向與中國戰略作用的關聯初探  

      摘要:當前,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百年變局與世紀疫情疊加共振,恐怖主義和極端思潮持續冒起,全球化進程遭遇重大挫折,部分別有用心的西方國家又積極鼓吹“文明沖突論”“種族優越論”“一國優先論”,搞“小院高墻”和極限制裁,進一步引發區域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加劇。這些問題不僅給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帶來外部不確定性,也給人類生產、生活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和考驗。與此同時,金磚國家峰會機制經過十多年發展已經處于向更高臺階邁進的轉型時期,金磚成員國又普遍面臨多種難題的困擾,以致各種關于金磚“含金量”褪色的觀點大量出現。未來金磚合作將會走向何方,能否有力地回應外界對于金磚“成色衰退”的質疑,就成為決定和影響金磚機制發展的關鍵因素。面對這種形勢,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中央領導層,在深刻思考人類前途命運、中國和世界發展大勢的基礎上,用更寬廣的世界眼光洞悉人類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利用中國再次主辦金磚國家會議的契機,引領金磚會晤形成一系列開創性、引領性、機制性的成果,為世界各國防范、化解全球風險挑戰提供了破題思路、治理方案和解決辦法,也為金磚國家攜起手來構建發展利益共同體擘畫了清晰路徑。

     

      新時期亞太合作之路:中國的機遇與挑戰  周冰鴻

      摘要:從亞太合作的發展歷程看,亞太合作存在以下不足:APEC 缺乏實質性進展;RCEP和CPTPP 路徑部分重疊;少數國家抱團;東盟地區論壇被架空。這些不足的根源在于美國對亞太主導權的爭奪。新形勢下中國與東盟合作有著重大的理論意義、戰略意義和現實意義:“一帶一路”在東南亞大受歡迎,是對國際合作理論的創新;東盟“中心地位”使其成為維護地區和平與穩定的力量。根據熵增理論,開放的亞太共同體有利于把“蛋糕”做大。越南不太可能替代中國大陸的產業優勢?;诤诟駹柕?ldquo;主奴辯證法”,美國難以與中國徹底“脫鉤”。展望未來,RCEP可能在貿易增長、人民幣國際化、金融營商環境、全產業鏈競爭等方面,為中國帶來利益與風險。未來RCEP 如果能吸引印度加入,并制定更高階的規則,會在與CPTPP 的角逐中脫穎而出。

     

      “印太”視角下印度與東盟國家海洋安全合作新動向  汪金國 張立輝

      摘要:隨著印太地區在全球戰略地位和價值的不斷凸顯,印度推出“印太構想”來加強在該地區的戰略部署,目標是打造有利于印度的地區環境,助推印度的快速發展。東盟在印度的“印太構想”中居于核心地位,強化與東盟的海上安全合作是印度推動“印太構想”和實現印度海洋戰略的重要舉措。莫迪政府連任以來,通過完善與東盟國家的海上防務合作機制、增加對東盟國家的海洋武器出口、強化與東盟國家海上軍事演習和提高對東盟國家海洋安全援助等措施加強雙邊海洋安全合作。印度的海上行動既反映了其希望鞏固在東盟的經濟利益、謀取海洋大國地位和遏制中國迅速崛起的內在訴求,也表明了美國“印太戰略”的發展對印度的驅動作用。盡管印度—東盟的海上安全合作面臨著利益訴求差異大、印度海上綜合實力較弱、合作機制有待完善等局限,但是雙邊海上安全合作也產生了一系列影響,就印度而言,增強了在東南亞地區的影響力和話語權,拓寬了與東盟國家的合作渠道;就東盟而言,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安全收益;對中國而言,使中國周邊的海洋安全環境更加復雜;就美國而言,雙邊的海上安全合作必然對“印太戰略”的推進產生多方面的影響。

     

      塔利班重返執政與拜登執政時期的美阿塔三方博弈  蘭 江 楊秀琴

      摘要:塔利班重返執政是影響阿富汗乃至地區與世界的重大事件。塔利班可以重返執政源自其9 • 11 事件后堅持武力反抗,關鍵轉折點是簽署《美塔協議》,而最關鍵的時期是拜登執政時期。拜登執政時期的美阿塔三方博弈為塔利班重返執政奠定了堅實基礎。拜登就職后,美阿塔博弈分為三階段。拜登上臺后至2021 年4 月30 日美軍繼續從阿富汗撤軍為美阿塔博弈第一階段。在這一階段,美國與塔利班在撤軍問題上存在共識。在拜登政府必將延緩撤離的情況下,塔利班采取不攻擊美軍及其盟友的隱忍戰略對美示好,延續美塔協議。由于阿富汗政府拖延美軍撤離及和談進程,與美國沒有共識。2021 年5 月1 日至7 月22 日,是美阿塔博弈第二階段。在此階段,塔利班一面配合美軍撤離,一面搶占農村地區。此時美軍不斷撤離,并因為撤軍安排不當導致阿富汗政府軍的實力與士氣被嚴重削弱。2021 年7 月23 日至8 月15 日為美阿塔博弈第三階段。由于塔利班開始攻打省會,拜登政府鑒于阿富汗嚴峻形勢,同意駐阿美軍小規模轟炸塔利班。塔利班暫時停止攻打省會城市,靜待美軍進一步行動。然而等待半月后,塔利班發現美國并沒有行動,于是開始全面進攻省會城市。8 月6 日,塔利班再次攻打省會城市,并快速推進到喀布爾城下。2021 年8 月15 日,塔利班占領喀布爾,宣告塔利班時隔二十年重返執政。

     

      阿塔政權的政治信任與國家建構  張吉軍 祝曉燕

      摘要:政治信任是政治參與主體對政治權威的積極或可定性的政治應變、政治信念或政治評價等。政治信任是分析阿富汗政權更迭的一個重要視角:從阿富汗國內來看,塔利班能夠幾乎不戰而勝是因為得到了國內政治力量和民眾的信任,而阿富汗政府軍幾乎沒發起有效的抵抗就失去政權,是因為對內沒有得到國內政治力量和阿富汗民眾的信任,對外則與沒有得到美國等西方國家的政治信任有關。未來的阿富汗依舊面臨安全局勢撲朔迷離,政治、經濟、民生發展百廢待興的難題,其中對內能否繼續贏得各類政治團體和民眾的支持,對外能否得到國際社會的認可和政治信任,則是決定阿富汗政局能否穩固和實現持久和平的關鍵。同時,政治信任也是理解“新塔利班時代”阿富汗政治發展的一個關鍵變量。從政治信任的視角對“新塔利班時代”阿富汗社會的政治信任問題進行探討,應該可以對分析阿富汗政局發展提供一個有益的思路。

     

      中國對印度尼西亞醫療援助的實踐及啟示  肖 琴 潘 玥

      摘要:近幾年來,中國政府與民間力量向印度尼西亞提供了大量醫療援助,以抵御新冠肺炎疫情,這其中包括前期的醫療物資援助、疫苗援助,以及后期與印度尼西亞開展的醫療衛生合作。對此,印尼政府領導人及相關醫療機構均表示了支持、認可與感謝。然而,多個調查數據卻顯示,印尼民眾,不管是“精英階層”還是“普通民眾”,他們雖然認可中國對印尼的醫療援助,但其對華好感度、信任度以及對中國國家形象的認知卻并未得到顯著提升,部分指標反而呈現下降趨勢。印尼民眾普遍存在對所謂的“中國威脅”的焦慮,也表現出對日益上升的“中國影響力”“中國領導力”的擔憂。中國對印尼的醫療援助,與印尼社會對中國國家形象的評價之間,未形成明顯的正相關關系。其原因主要包括三點:印尼對華刻板印象與對所謂“中國威脅”的擔憂,西方國家對中國醫療援助的過度解讀,以及中國援助過程不夠深入、外宣不夠精準。這些原因也影響了中國對印尼醫療援助的成效。

     

      東盟國家數字基礎設施建設的現狀與前景  王 勤

      摘要:在世界各國加快數字化轉型的背景下,數字基礎設施成為一個國家數字化轉型的先決條件和構建數字經濟、數字社會和數字政府的技術支撐,也成為衡量一個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標志。近年來,東盟國家紛紛制定數字化轉型戰略,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方興未艾。盡管各國的基礎設施水平差距較大,數字化轉型進展不一,但數字基礎設施建設進程呈現出共同的特點。各國均將數字基礎設施作為國家數字轉型的戰略焦點,數字基礎設施建設以政府為主導,吸引私人部門和外資參與,強調數字基建的區域合作。目前,東盟國家大力推進移動互聯網建設與普及,加快引進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5G),興建大數據中心,規劃人工智能方案,創建智慧城市,并取得不同的進展。東盟國家數字基礎設施的建設,推動了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成為拉動經濟增長和促進產業升級的新引擎,并呈現出廣闊的發展前景。不過,由于東盟國家多屬于新興國家,數字基礎設施建設仍面臨著資金、技術、標準、人才和數字鴻溝等一系列問題。

     

      批判、改寫與身份重塑:印度達利特作家翁普拉卡什• 瓦爾密齊的詩歌創作  閆元元

      摘要:達利特文學是由印度達利特出身的作家創作的反對種姓、主張平權的文學作品,也是當代印度達利特運動的重要組成部分。達利特詩歌是達利特文學最早出現的體裁之一,在達利特民眾中傳播最為廣泛。翁普拉卡拉·瓦爾密齊是印地語達利特知名作家,也是將達利特文學帶入世界文學的先行者之一。瓦爾密齊的文學創作始于詩歌創作,他選擇批判性創作的方式,徹底否定種姓制度在當代社會存在的合理性,批判基于種姓制度的經濟制度與社會分工,反對印度教團體對達利特族群的操控,警醒民眾提防宗教勢力與國家政權的合流。瓦爾密齊使用文學改寫的創作手法重構印度文學經典,發掘印度兩大史詩中的達利特英雄,重寫普列姆昌德等作家的經典文本,積極爭奪文學創作的話語權。瓦爾密齊詩歌創作目的是重塑達利特身份認同,他以贊美達利特的辛勤勞動來重塑“達利特尊嚴”,以歌頌達利特的祖先來強調族群身份的不同,書寫達利特文化身份的異質性來強調達利特不屬于印度教徒。

     

      論英屬印度對俾路支斯坦統治的形成  林一鳴

      摘要:巴基斯坦俾路支省是從英屬印度治下的俾路支斯坦繼承而來。英印確立對俾路支斯坦的統治經歷了一個較長的歷史過程,從19 世紀中期持續至19 世紀90 年代初??ɡ睾箛琴侣分固巩敃r最大政治體和當地布拉灰、俾路支部落的宗主,英印建立對俾路支斯坦的統治以控制汗國為主要手段。最初,英印介入俾路支斯坦出于確保英國軍隊過境和旁遮普、信德邊疆穩定之目的,主要采取了在政治上扶持卡拉特汗、軍事上以英印軍隊打擊部落的“雅各布政策”,但政策最終因卡拉特汗國內亂而失敗。而后,英印逐步建立起了“桑德曼體制”。這是一套挪用卡拉特汗國既有部落國家體制的間接統治政策:政治上,英印成為卡拉特汗與各部落之間的“爭議仲裁者”;軍事上,在英印有限駐軍的基礎上,資助各部落建立武裝以維護統治。英印對俾路支斯坦統治的形成與英國外交、英印內部政治以及其邊疆政策有著密切關系。首先,英國外交轉向帝國事務、趨向防御性,以防范俄國控制阿富汗為基本目標,這既促使英國在俾路支斯坦建立影響力,但也限制英國兼并該地建立直接統治。其次,英印當局介入俾路支斯坦事務,既有鞏固邊疆的需要,也有自身政治利益的訴求。最后,英印政策被卷入卡拉特汗國內部矛盾旋渦中,存在著自我推動的演進邏輯。桑德曼在政策中挪用部落體制,最終使英印對俾路支斯坦的統治成為部落國家體制的“加強版”變種。

     

      東南亞史研究中的“曼陀羅”范式  呂振綱

      摘要:在西方的東南亞史研究中存在著一條鮮明的“曼陀羅”理論范式。這一理論的發展經過了三個典型的發展階段:早期在東南亞王權及宗教研究的影響下,逐漸反對“印度化”理論以及倡導東南亞史研究的“本土視角”,為曼陀羅理論的提出奠定基礎;在第二階段,隨著“銀河政治”“尼加拉”及“分段國家”等類似概念的提出,這一史學范式迎來概念化競爭階段,新概念在反對、修正或補充曼陀羅概念的同時,又推動了這一范式的繁榮;在第三階段,曼陀羅史學繼續在理論和應用兩方面深入發展,西方的東南亞史研究由此取得長足進步。相對而言,中國的東南亞史研究盡管發展迅速,但囿于過度依賴中文文獻以及東南亞本土文獻資料的匱乏,研究方向和內容上都有一定的不足,需要從加強多語種的文獻翻譯、史學理論整合等方面進一步完善。

     

      《南亞東南亞研究》投稿電子郵箱為:nydnyyj@126.com。來稿請附上作者姓名、性別、出生年、學位、職稱、工作單位、電話和通訊地址、郵政編碼及電子郵箱等個人信息以便聯系。

    來源/作者:《南亞東南亞研究》編輯部 責任編輯:張雪

     

    A片 看
  • <bdo id="wu6wu"><center id="wu6wu"></center></bdo>